鍛件自由鍛件的余熱熱處分常用工藝技巧
鍛造余熱淬火。
鍛造余熱淬火后,當自由鍛造溫度高于Ar3或Ar3~Ar1之間的某一溫度時,將其淬火成合適的淬火介質,以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。
鍛件經過余熱淬火和回火后,不僅可以更好地總結機床功能,而且可以降低功率,簡化工藝流程,縮短生產周期,減少人員,降低淬火爐的投資價格。
鍛造余熱淬火和高溫回火后,鍛件的強度和硬度一般高于普通淬火和回火,而塑性和韌性略低于普通淬火和淬火回火(當兩者的回火溫度相近時)。如果鍛造廢熱在較高的回火溫度下淬火和回火(回火溫度高于40-80℃以上的普通淬火和回火溫度),其塑性和韌性等于或略高于普通淬火。鍛造余熱淬火后,在塑性和韌性相結合的條件下,鍛件的強度和硬度明顯提高,材料的切削性能可以改善,因為其晶粒比普通淬火的晶粒更厚。
鍛造余熱正火(退火)。
鍛造余熱正火(退火)形成后,當溫度高于Ar3(亞共析鋼)時,在正火爐、冷卻箱或退火爐中進行正火或控制冷卻,以獲得正火組織。由于鍛件的加熱溫度較高,采用該技術處理的鍛件晶粒度較厚,通常用于熱處理,但不適用于晶粒度要求較高的鍛件。同時,處理后得到的組織是珠光體+鐵素體的平均結構,在隨后的熱處理中沒有結構遺傳,晶??梢约毣?。
鍛造廢熱等溫正火。
鍛造余熱等溫正火是指鍛造成型后,當溫度高于Ar3(亞共析鋼)時,快速冷卻,冷卻至等溫溫度,保持一段時間,然后風冷至室溫。鍛件成型后溫度一般為900℃~1000℃,淬火速度一般控制在30℃~42℃/min,等溫溫度一般為550℃~680℃(具體根據不同材料確定)。
快速冷卻是該工藝的一部分,它可以通過調整冷卻風量、風速和風向來確保鍛件冷卻后的溫度對稱。等溫溫度根據材料的品種和所需硬度確定,通常選擇在珠光體轉變曲線的尖端,以縮短等溫保持時間。鍛造余熱等溫正火主要用于滲碳齒輪鋼,如SCM420H、SCM822H、SAE8620H和20CrMnTiH。